來源:中山日報 作者:黃凡 隋勝偉 范秋菊
鑫光智能與廣東省中烏研究院共同開發的“機器人攪拌摩擦焊接系統”在“珠洽會”亮相。
9月20日上午,第五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珠洽會”)在佛山開幕。位于3號館的中山展區,以“科技藍”的配色烘托出展館濃厚的科技氛圍。哈爾濱工業大學譚久彬院士團隊研制的新一代高空間分辨力光學共焦顯微鏡、中科富海(中山)大型低溫制冷裝備系統、鑫光智能與廣東省中烏研究院共同開發的“機器人攪拌摩擦焊接系統”等設備紛紛亮相。這批技術在國內外領先的設備,成為突破“卡脖子”難題的先進技術裝備的代表。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徐成彬表示,通過“珠洽會”這一平臺,中山一批新建和擴建項目相繼投產見效,涌現出了一批“專、特、精、高”裝備制造企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文/本報記者 黃凡 隋勝偉
通訊員 范秋菊
圖/本報記者 文波
■5G技術設備“抱團”亮相
本屆“珠洽會”,中山展區分為“機器人”“5G通訊及光電”“新能源裝備”“高端醫療裝備”“智能裝備”五大板塊,展示了我市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療等領域的建設成果。在“專、特、精、高” 的產業定位引領下,一批新建和擴建項目相繼投產見效。
5G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未來的熱門。中山展區首設“5G通訊及光電”板塊,通宇通訊26G微波扇形天線、5G基站天線、5G+無人掃地車、聯合光電4K激光投影儀器及光學鏡頭、深亮VCSEL激光二極管等一批5G產品精彩亮相。
據通宇通訊的項目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展示的各類5G天線,已能滿足國內三大運營商和國際高頻通訊技術使用需求,其5G天線技術目前已領先全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技術應用的范例,該公司還展示了“5G+智慧園區”。據該負責人介紹,他們的技術在中山本地的產品上得到了應用。產自中山的“蝸小白”無人駕駛環衛車,目前在4G通訊環境下,應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搭載了5G技術設備之后,網絡將更加穩定快捷,無人駕駛環衛車將具備向更廣范圍推廣的能力。
■低溫制冷裝備打破國外壟斷
在“新能源裝備”區,一臺大型低溫制冷裝備,吸引了嘉賓的注意力。中科富海依托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大型低溫制冷技術成果為核心,正在中山打造覆蓋液氫、液氦到超流氦溫區的大型低溫系統裝備制造基地,實現生產氫、氖、氦等特殊氣體液化與運輸的裝備,提供氦氣資源綜合開采利用所需的裝置與設備。項目負責人介紹,中科富海最終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低溫裝備制造企業和低溫氣體公司,打破國際巨頭在大型低溫制冷系統技術與產品的壟斷。
大洋電機將一輛氫燃料物流車“開”到展館。并對整個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系統各部件進行了展示。“目前已經有600輛裝上我們系統的物流車在路上跑。”工作人員介紹說。通過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在中山的產業落地,如今大洋電機已實現了1200臺套的產量和交貨。
中山瑞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星光小屋”、廣東賽斐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3D衛星車智能倉儲存系統”等一批實現自主核心技術成果轉化的裝備也在現場亮相。
■共焦顯微鏡破解芯片檢測難題
一臺高約1米、寬約0.4米的顯微鏡,外表普通,卻擁有著強大的檢測能力。這臺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譚久彬院士團隊研制的共焦顯微儀器,曾一度解決了行業難題。
“2015年前后,它突破了國內探測器芯片生產工藝上線寬測量的難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王偉波介紹,這臺設備是新一代高空間分辨力光學共焦顯微鏡,綜合國內外優勢技術方案,采用532nm波長激光產生的虛擬探針,對各類樣品表面微結構進行高分辨力的三維測量,能夠精確測量“高、深、寬”芯片,為產品質量提升提供保障。憑借納米級的測量能力,該設備在微光機電元件(MEMS)結構測量、集成電路線寬測量、集成電路和OLED等線寬測量等工業檢測方面有廣泛應用。除此之外,共焦顯微設備在癌細胞分析、早期癌癥篩查、病變位置查找、病癥診斷等生物醫療方面的應用同樣廣泛。
王偉波說,目前基于該項技術的大尺寸平臺在線檢測設備項目和生物共焦顯微鏡項目已在中山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中山雙創基地立項,正在進行產業化。
■“綠色焊接”引領行業新風向
在鑫光智能展位,一臺攪拌摩擦焊正在展館里上演“焊接”絕活。只見攪拌頭從兩塊鋁合金板材輕輕滑過,不一會兒,兩塊板材就焊接到一塊。整個過程無火花四濺,無輕煙騰起,無飛濺。據項目方介紹,該技術通過將攪拌工具高速旋轉扎入被焊接材料中,鋁合金等被焊材料自身產生了熱塑化反應,實現焊接效果。
這種“重型機器人攪拌摩擦焊接技術”,是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共同研發的“綠色焊接”技術,當天展出的設備,是該項技術的成果轉化項目。
現場有專家表示,這種“綠色焊接”技術,很可能為傳統焊接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據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中方院長董春林介紹說,該綠色焊接技術屬于領先技術,已經在國內外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汽車、電力電子、3C等行業領域應用。
董春林介紹說,該研究院主要從事先進焊接材料、先進焊接技術、高端焊接裝備的研發、技術應用推廣與產業化,將與中山企業鑫光智能開展合作,實現綠色焊接研發成果的產業化。中山具備良好的產業氛圍和裝備智能化系統集成優勢,研究院還將考慮將電子束焊接項目也設在中山。
鑫光智能總經理付明濤表示,這是焊接領域的頂尖技術,屬于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關鍵技術,實現國產化后,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預計該項目落地后,3年內將可以帶動近10億元的產值。”